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人平均初婚年齡漲到了28.67歲,男性為29.38歲,女性為27.95歲。10年間,平均初婚年齡推后了近4歲。
中國人的平均初婚年齡越來越晚了。
2020年平均初婚年齡為28.67歲
根據《中國人口普查年鑒-2020》,2020年,中國人平均初婚年齡漲到了28.67歲,其中,男性平均初婚年齡為29.38歲,女性為27.95歲。
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人平均初婚年齡為24.89歲,男性平均初婚年齡為25.75歲,女性平均初婚年齡為24歲。
也就是說,10年間,平均初婚年齡推后了近4歲。其中,男性平均初婚年齡推后了3.63歲、女性平均初婚年齡推后了3.95歲。
從每年的初婚人數來看,近年來總體呈現下降的態勢。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21》數據,2010年初婚人數多達2200.9萬人,2020年則降低到了1288.6萬人。
平均初婚年齡推遲成普遍趨勢
從各地來看,平均初婚年齡推遲成為普遍趨勢。
以杭州為例,2021年男性平均初婚年齡為28.5歲、女性為27.1歲,與上年相比,男性晚0.2歲,女性晚0.3歲。男性平均結婚登記年齡為31.7歲、女性為30歲,與上年同期相比,分別晚0.3歲和0.4歲。
目前,已經有一些地方的平均初婚年齡甚至突破了30歲大關。
2021年安徽省結婚登記平均年齡為33.31歲,初婚平均年齡分別為男31.89歲,女30.73歲。數據顯示,2008年以后安徽初婚年齡逐漸上升,從一開始的26歲左右到現在已突破30歲。
2021年湖北省襄陽市男性平均初婚年齡為35.23歲,女性為33.96歲,與2016年的29.41和27.27歲相比,5年里推遲了近5歲。
初婚平均年齡推遲,并不是中國的獨有現象,而是許多發達國家的普遍現象。根據經合組織的數據,2019年主要發達國家的平均初婚年齡如下表:
從上表可見,2019年日本平均初婚年齡為男性31.2歲,女性29.6歲;韓國為男性33.4歲,女性30.6歲;美國為男性29.8歲,女性28歲;歐盟27國平均初婚年齡為男性33.3歲,女性30.7歲。
平均初婚年齡為何推遲?
從歷史趨勢來看,上世紀80年代初期,平均初婚年齡呈現下降趨勢,1980年為23.59歲,1986年降低到22.83歲,此后開始上漲,到1992年又漲到23歲以上,1996年突破24歲,2011年突破25歲,2014年突破26歲,2017年達到27歲,2020年超過28歲。
這一代人為什么會晚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由。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與人力資源研究所研究室主任馮文猛分析認為初婚年齡推遲有4個重要原因:
一是受教育水平的提升;二是社會競爭激烈,就業壓力大;三是結婚成本上升,房價上漲,彩禮提高;四是婚姻觀念的改變,現在的年輕人自我意識增強,越來越重視婚姻的自主選擇和質量。
對于近些年降低法定婚齡的建議,馮文猛表示,現在初婚年齡已經遠遠高于法定婚齡,如果導致初婚年齡提升的主要因素消除不了,降低法定婚齡預計也沒有太大作用。
而且考慮到婚姻的穩定性,在不夠成熟的年紀下過早結婚也可能會導致更多的離婚、單親家庭,這對個體家庭和孩子都是不利的。因此,降低法定婚齡的實際意義不大。
